关于中国日用玻璃行业巾帼英杰推选结果的公示


巾帼英杰候选人:

  

 杨文丰:立规矩 划方圆 甘做行业铺路人

 杨文丰,女,山东省日用硅酸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瓶罐玻璃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包装联合会玻璃容器委员会技术顾问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规矩对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杨文丰所从事的,就是给行业“立规矩”的工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杨文丰领导、参与编制《啤酒瓶、白酒瓶质量评比的计分办法》、《山东省日用玻璃实物评分办法》、《山东省日用玻璃厂制瓶工人培训讲义》,提高了山东省日用玻璃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为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她还组织制定了《山东省日用玻璃技术基础工作评分标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工艺制度、操作规程,提高了各企业技术管理水平。

 八十年代初,杨文丰参与了全国日用玻璃窑炉等级评定办法的制定工作,并组织成立了山东省轻工玻璃窑炉组,组织编制了《山东省日用玻璃工业技术改造规划(1981-2000年)》,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大幅度提高山东省日用玻璃工业节能水平。

 2000年3月8日,山东省日用硅酸盐工业协会正式成立,杨文丰任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多年来,她还一直参与山东省日用玻璃工业发展规划、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前期论证和决策工作,为山东省日用玻璃工业发展基础的奠定和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毕洁:昔日播种人 如今收获枝繁叶茂

 毕洁,女,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高级讲师

 她和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一样,每天都在相同的岗位上教书育人,并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但是,不同于其他教师,她申报的新职业工种“玻璃分析检验员”编入国家职业大典,填补了我国职业工种的一项空白;她组织编写的“玻璃分析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玻璃分析检验员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她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玻璃分析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有力地推动了玻璃分析检验员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展开,为在玻璃分析检验从业人员中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保障……正是她的昔日播种,如今收获了丰硕成果,而她就是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高级讲师毕洁。

 随着玻璃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品种不断增多、分析检验技术不断发展、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行业对玻璃分析检验从业人员数量和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而“玻璃分析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项目”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满足该职业技术要求的一代新人、对玻璃行业的快速发展均有积极意义。也正因此,2010年11月,毕洁获得全国职业教育科技成果三等奖。

    

   姜丰英天道酬勤 成就玻璃机械装备“世界高度” 

 姜丰英,女,山东三金玻璃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当我国第一台DDS-10型电子定时系统问世,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地位的消息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国内玻璃瓶罐生产企业都为之振奋;当亚洲首台玻璃瓶罐成型机器人样机在2010年中国国际玻璃工业展览会上展出,实现了世界制瓶业的重大技术革命,国际玻璃工业界因此而轰动……这些项目的领衔研发者就是山东三金玻璃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姜丰英。

 正是因为姜丰英的“拼命三郎”精神,使我国玻璃机械装备自动控制技术站在世界的前列,成就了行业的“世界高度”。电子定时系统研发过程中,加班加点对她来说只是家常便饭。2000年,姜丰英承担了行列式制瓶机FLEX灵活线及FD1型电子伺服分料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任务。开发过程历经周折,进程几度受挫。为了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每天下班后,她依然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查找故障。长期的紧张工作,让姜丰英的大脑持续处于兴奋状态,晚上也无法休息。因为过度劳累,有一次在玻璃厂走访,刚一下车她就感到浑身发抖,脸色苍白。但考虑到工作,她仍坚持跑到车间查看机器运转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多年来,她就是这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她的执着、她的坚韧,赢得了广大客户的极高赞誉。就连身边的同事,也被她透支生命般的工作干劲儿深深震撼。

 

   杨小英:心怀柔情女强者 工地盛开“木兰花”

 杨小英,女,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位女强者,在日用玻璃行业的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一直以敢管、敢拼、勇争上游的精神,被人们视为工地上的“木兰花”……她的名字叫做杨小英。

 “干起活来气势比那些大老爷们儿更强。” 曾经和这位女强者合作过的业主提到杨小英时如此评价。她主管的山东德州晶华玻璃厂麦克厂区一、二、三期工程,施工周期极短,她率领项目组成员天天加班加点,周末无休,最短的二期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仅用了五个多月,这也是前所未有的设计进度。

 这位风风火火的女强者,表面虽然严厉苛刻,心底却有着女性的柔情。承接南京弓箭玻璃器皿厂工程期间,因设计工作难度高、任务多,杨小英一度嗓音失声。但是,刚做完声带手术的她又马上赶到施工现场,为业主赢得了投产时间。该项目一期工程年产中高档玻璃器皿3万多吨,现已扩建到5万多吨,是目前国内单窑生产能力最大、设备配置最完善的玻璃器皿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工艺技术、节能效果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大大提升了中国玻璃器皿的档次,提高了玻璃器皿行业的生产水平。

 女性的柔弱不适用于工程现场,回到工地,她只能变身成战士,必须巾帼不让须眉。就这样,杨小英在工地上奔走了三十余年,参与、主持了六十多个(项)工程项目,其中三十余个大中型项目获省部级奖励。

 

  袁春梅:善为“小事” 给药包材系“安全带”

 袁春梅,女,北京市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技术负责人、综合检验室主任、教授级高工;全国玻璃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玻璃容器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实验室相关设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成员。

 北京市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有这样一位科研工作者:带领技术人员先后开展了玻璃药包材铝含量和内表面铝离子浸出量、氧化铈含量和铈浸出量、钠钙玻璃输液瓶内表面硫离子残留量的研究工作,为玻璃药包材标准限制、监督提供依据;开展玻璃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基础研究工作,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药用玻璃准入条件、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及促进玻璃药用包装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进行积极探索;拓宽了标准制修订领域,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先后发表了《2005年新制定的13项药品包装玻璃容器(材料)标准简介》、《药用玻璃标准与国际标准关系以及最新国际标准中技术要求的修订》、《关于GB19778-2005年包装玻璃容器铅、镉、砷、锑溶出允许限量标准的简介和制定此标准的意义》,为行业标准化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她便是北京市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技术负责人、综合检验室主任、教授级高工袁春梅。

 质检工作无小事,袁春梅在工作中更是注重细节,严格遵守质量检验办法和工艺规范,加强精益管理,努力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她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新人员、新设备、新标准、新方法开展各种岗位培训,提高检验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检验质量。在袁春梅的带动下,通过各类有效的培训,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科研检验工作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韩红霞: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

 韩红霞,山东宏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山区政协委员、镇妇联副主席、苏家沟村妇代会主任

 曾几何时,一度扭亏为盈的八陡镇苏家沟村村办养鸡场,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而当时的经营者、村里小有名气的女强人韩红霞毅然停办养鸡场,改行从事日用玻璃制造业。

 付出总有回报,现如今的山东宏达凤凰涅槃,飞出了山沟沟,成了资产过亿元的大企业。作为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理事单位、大型玻璃容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宏达拥有世界先进的机械化流水线13条,年生产能力达7万吨以上。

 宏达公司现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30余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到70%以上,办公楼内看到的都是自信而忙碌的年轻人,的确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团队。实际上,这里地处村镇、远离市区,心高气盛的年轻人为何心甘情愿在此打拼?韩红霞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多年来,不惜花费巨资,对各类业务骨干进行素质提升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更好的实施人才战略,宏达专门设立了创新人才培训基金,使每名企业员工都可以在企业的支持下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素质。具体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人尽其才,采取绩效奖惩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在她的带动下,公司职工把企业发展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树立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抛去私心,让每笔资金、每批资源都用到极致,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杨明华:自强不息慈心善行 为下岗姐妹撑起保护伞

 杨明华,女,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副理事长、河北华莹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6年,下岗后的她白手起家创业,如今,当年那个仅有一盘圆炉的家庭作坊式小工厂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5亿元的集团企业。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她自强不息的信念:要让共事多年的兄弟姐妹有饭吃、要把当地的玻璃事业做强、做大。

她创办的企业先后被授予全国扶贫龙头企业、AAA级信用企业;电熔炉项目也被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综合实力位居国内行业前三名,成为国内钠钙压制玻璃器皿的龙头企业。

热心肠的她也成为失业职工心中最值得感激的大姐,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巾帼创业带头人、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她就是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副理事长、河北华莹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明华。

早在2002年,由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杨明华投资建成了第一座电熔炉。2014年,她又投资6000多万元把5座电熔炉改造成2座30吨的电熔炉,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自动供料和液压技术,生产效率提高近20%。

自主创新也是杨明华发展企业的根本思路,公司每年可推出新产品300余款,这些新产品广交会订货率达到60%以上。

多年来,杨明华致力于捐资助教、扶贫济困,抗震救灾,安排17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带动周边村庄近1900户6800多人脱贫致富,累计向社会捐款1000多万元。
  
   孙雪莲:做求真务实“明白人”
   
当企业质量管理创新“领路人”

 孙雪莲,女,山东力诺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作为山东力诺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孙雪莲不仅是同事眼中求真务实的“明白人”,而且还是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的“领路人”。

 从1991年参加工作,她始终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一线解决问题,面对面抓落实,遇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工作不落实不罢休,凭着这股子钻劲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公司创造了效益,也得到了同事的支持。

“明白人”孙雪莲面对当前行业转型升级新常态,清晰思路,将管理工作的主线确定为四个“如何”,即“如何正确引导追求卓越绩效和贡献,如何最大限度鼓励改进改善和创造,如何推进实施坚持技术创新和技术营销,如何分解落实依靠团队精神实现共同目标”。

创新,是公司前进的动力,是公司保持活力的良方。在创新工作推进方面,她连续组织五届“阳光123”活动,以“开展精益生产,提升QCD绩效”为重点,与PHILIPS合作开展“3+5”精益生产培训,提升了QCD绩效及管理水平。

 2012年,孙雪莲又提出“精益年”的主导思想,围绕精益生产开展全员创新,跟踪限期整改攻关项目进展、改进改善成果及计划;每季度征集合理化建议,全员参与创新;每年开展QC成果发布,其中“成型工序快速换模”、“降低立式成型机安瓿产品的玻屑比率”两个项目分别获得济南市优秀质量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及山东省优秀成果奖。

 

   汤华娟:青春点燃熊熊炉火 白领蜕变创新骨干

 汤华娟,女,大连正彩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工程师

 如今的年轻女孩儿,谁不想身着精致的职业装,优雅地坐在窗明几净、四季如春的办公室里,一个电话、几份邮件,谈笑之间轻松搞定业务。然而,偏偏有这样一位办公室女郎,主动离开写字楼,请缨进驻工厂,守着玻璃厂生产车间、守着那热浪滚滚的窑炉,一干就是八年。熊熊炉火燃烧着火热的青春,也炼就了引领企业科技创新的技术骨干——大连正彩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工程师汤华娟。

汤华娟读研期间便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大量的实践让她开始思考,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真正地转化到实际生产当中。进厂之后,她更是吃住都在厂里,利用一切机会跟老师傅学习配方、熔制、成形技能,亲自挑玻璃料、看颜色、吹小泡。凭着这股“钻劲儿”,工作仅两年就被为技术部长,主管配料、熔制,同时负责新产品研发。

 2008年她担任技术部长时,大刀阔斧减员增效:每年节约人力成本约30万元;在色料配料熔制过程中引入废玻璃碴,每年节约原料成本几十万元;料质缺陷率由10.5%降至6%,提高产值近135万;主持研发澄清剂代替产品,每年节约原材料成本110万。

 2009年,汤华娟研发的窑炉余热供暖系统获囯家发明专利,每年节约用煤近500吨,节约费用约40万元。

 从白领到独当一面的创新骨干,汤华娟八年如一日燃烧着自己火热的青春。

 
(作者:中国日用玻璃协会 )
2015年6月25日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