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玻璃器皿企业应对关税之战的策略分析
王新强 (日用玻璃企业顾问)
2025年4月8日
内容简述:关税之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日用玻璃器皿企业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低碳为核心,通过市场多元化、政策协同和产业链优化构建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关税政策调整成为影响日用玻璃行业出口的重要变量。尤其是发达国家推行的碳关税政策(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以及出口退税率的波动,对行业成本结构和国际竞争力构成挑战。关税之战不仅是国际贸易摩擦的缩影,更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催化剂。对日用玻璃行业而言,这一挑战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发展战略,从市场布局到技术革新,从供应链韧性到政策协同,形成多维度的思考与应对框架。结合当前行业现状与政策趋势,本人从市场、技术、合规、产业链等多维度提出个人理解的应对策略建议如下:
日用玻璃器皿企业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降低对欧美传统市场的依赖。例如,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或国际展会拓展客户群体,建立多元化订单来源。针对高关税目标市场,可考虑在当地投资建厂或与本土企业合作,规避关税壁垒。例如,德国肖特、法国圣克班等国际玻璃企业已通过全球化布局降低贸易风险,国内日用玻璃企业可借鉴其经验。
碳关税的核心是对高碳排放产品征税。日用玻璃企业需加速窑炉节能技术改造(如窑炉全氧顶部燃烧技术、窑炉辅助电加热技术及余热回收系统),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例如,德国玻璃企业已实现全天然气能源结构,国内企业需加快转型步伐。通过轻量化设计减少玻璃用量,开发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产品。同时,建立废玻璃回收体系,提高再生料使用比例,符合国际低碳趋势。
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的集体行动,呼吁恢复或提高出口退税率。建议,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将退税率从9%恢复至9%-15%,以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企业需通过数据论证(如就业贡献、环保投入等方面)增强政策说服力。密切关注国内外法规动态(如欧盟碳关税细则、中国《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确保生产流程和产品符合目标市场的环保与质量标准。例如,有些省市工信部门要求企业填报碳排放数据,提前应对碳税政策。
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锁定价格波动风险。例如,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纯碱、石英砂等原料成本,或投资矿山资源实现自给自足。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如3D打印、自动化生产线等)提升效率,科学合理地平衡产能执行计划,缩短创新产品开发周期与产品订单交货周期。并通过技术升级降低单位能耗成本。同时,建立弹性供应链,分散物流与仓储风险。
定期分析关税政策、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等风险因素,制定应急预案。例如,通过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或调整定价策略转嫁部分成本。通过差异化设计、差异化定制(如高端定制餐具、智能玻璃日用制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弱化价格敏感度。例如,日本企业通过创新设计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国内企业可加强研发投入。
京ICP备05006393号
版权所有:中国日用玻璃协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21号 搜宝崇文大厦806-807室 邮政编码:100062 E-Mail:cnagi@126.com
联系电话:010-65248399(综合业务部) 010-65227453(信息会展部) 010-65220197(会员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