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引领绿色转型 | 产品轻量化升级 日用玻璃行业“轻盈”转型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绿色低碳作为“八大轻工”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绿色轻工”。2023年,《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9项重点行业达峰行动”,全力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两年来,陶瓷、日用玻璃、塑料、皮革、食品、家电、照明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逐步实现了用能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产品结构向轻量化、节能化转型,资源利用向循环化、高值化转型。全行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轻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轻工业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绿色低碳已成为行业的发展共识。日用玻璃行业作为轻工业碳达峰的重点领域,积极落实《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将绿色低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经过全行业的努力,用能结构明显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循环利用持续推进,产品品质化、绿色化、轻量化步伐加快,有效带动了产业全链条节能降碳、降本增效。随着轻量化产品的推广,日用玻璃行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建设“绿色轻工” 

 
 

“新技术”催生“轻量瓶”

日用玻璃行业加快技术创新,玻璃瓶轻量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大部分骨干企业已具备轻量化产品生产能力,很好地解决了玻璃瓶“断腰”、瓶壁厚薄不均等关键问题。与非轻量化产品相比,同等容积的“轻量瓶”可实现减重20%以上,节能15%以上,实现了能源消耗和成本“双降”。目前,轻量化技术持续创新,玻璃瓶的轻量化度正在从1.0向0.9突破,融合碎玻璃掺杂技术,节能降碳、循环利用的综合成效不断提升。中国轻工业玻璃包装容器绿色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实现了330ml 啤酒瓶减重至185克,轻量化度达到0.9,碎玻璃颜色料掺加量80%以上。“轻量瓶”的技术进步,为日用玻璃行业带来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径。

建设“绿色轻工” 

 
 

“轻量瓶”带动“全链降碳”

日用玻璃行业加快轻量瓶推广,加大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带动了产业全链条降碳。轻量瓶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从而降低了上游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动下游产品碳足迹减排,促进了生产、包装、仓储、物流全链降碳。目前,轻量瓶已在啤酒行业得到较好应用,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百威英博、喜力等企业已逐步推广,降碳成效显著。雪花啤酒研发的轻量瓶,比普通玻璃瓶减重17%,可使碳足迹降低18%左右。青岛啤酒推广轻量瓶使用,每年可降低碳排放6000余吨。日用玻璃生产企业积极创新技术,轻量瓶正逐步向白酒、调味品、医药等领域推广。劲酒携手玻璃企业持续推动异形瓶减重,带动了供应链整体减碳,推动原料阶段减碳13.9%,生产阶段减碳27.0%,运输阶段减碳22.7%。作为“重量级”包装容器,玻璃产品“轻量化”,推动了产业全链条绿色低碳转型。

建设“绿色轻工” 

 
 

“智能化”助推“轻量化”

日用玻璃行业智能化生产加速,产品轻量化提档升级。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与生产技术的深度融合,轻量瓶生产技术加速升级。轻量瓶智能化生产,以新技术实现生产精准控制、产品在线检测、能源高效管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景耀玻璃开发了高端食品轻量玻璃制造技术,构建了轻量玻璃智能联动控制生产系统,实现智能生产、检验、包装、在线检测,荣获202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该公司生产的轻量化啤酒瓶,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数智赋能让轻量化生产“如虎添翼”,日用玻璃行业“轻盈”转型动力更强。

绿色发展蕴含着新的机遇。日用玻璃行业作为轻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施“达峰行动”,瞄准产品轻量化发展的新机遇,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在冲刺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轻工全行业将努力拼搏,加快塑造绿色转型新优势,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追寻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路径”。

 

 

2025年3月17日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