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派内画鼻祖毕荣九技艺传承及从艺经历略谈

 

周清君

 

摘要:为鲁派内画鼻祖,毕荣九相关事迹被广泛记载于各类书籍中,与之对应的,则是有关鲁派内画的诞生、发展情况。博山本地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博山内画由王凤诰从北京引入,后传于毕荣九,毕荣九将其发扬光大,遂成鲁派内画。而在其他地区相关史料的记载中,则与本地说法有较大出入,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全面厘清博山内画早期发展历史,梳理毕荣九内画传承谱系,对于分析研究鲁派内画传承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鲁派内画 渊源 毕荣九 历程

 

上世纪60年代,博山内画老艺人薛京万曾撰有《博山内画鼻烟壶》一文,谈及鲁派内画渊源时说道:“博山协顺帽庄的商人王凤诰,去北京行商时,到过周乐元家,看他用绝细的竹笔勾绘内画,王凤诰就把这个技术带到博山。当时博山画师毕荣九、孙坦普和我父亲薛向都就细心钻研,反复琢磨,掌握了内画技术,从此就有了博山生产的内画壶。”

薛京万父亲薛向都与毕荣九为同时期人,且都从事内画技艺,且薛京万又直接与毕荣九有过交集,叙述为可信。此后出版的各类书籍如1990年版《博山区志》《齐鲁文化大辞典》《山东风物大全》《博山琉璃》及《博山琉璃志》等均沿用此说这也成为目前史学界关于鲁派内画诞生及毕荣九学艺过程的主流观点。

1934年《交大季刊》刊载谢惠《山东博山玻璃工业概况》一文该文也同样提到博山内画的起源:“查内画之业发轫于逊清光绪时,是时北平周乐元氏,颇负盛名。周氏故后,冯少轩氏继之。博山有料客王东海者,贩货赴平,因交易而识冯氏,遂得其真传。回博后,授其艺于毕荣九,毕氏又授与张文堂及袁益三(永谦)二氏。”

文中所述冯少轩当为马少宣之误,马少宣与周乐元齐名,并称京派内画鼻烟壶四大名家。该文与薛京万之说大同小异,均认为博山内画是从北京内画大师之处所学,唯学师对象不同,一为周乐元,一为马少宣。该文应是最早记载鲁派内画起源及毕荣九学习内画的文章但因受资料查阅所限,截止2018年之前,博山本地专家学者鲜有窥该文原貌者,故谢惠“王东海学师马少宣”之说并未引起本地学界过多关注。

2004年鲁派内画大师李克昌在澳大利亚华人报《西澳时报》开辟《画家李克昌谈艺专栏》,其中在谈到毕荣九学习内画时,提到了一个新的说法:“却说大清光绪廿四年,山东博山有一位毕荣九先生……闻得当地一家商号景泰成的人讲,‘北京有位马少宣先生内画烟壶了得’,便央及做个中介向马先生求教。……岂知马少宣躲进小楼,将梯子除去,在楼上作画,毕荣九不得见面。毕荣九听人介绍说马少宣是用竹签作画,遂发愤自学成功。”

李克昌为毕荣九再传弟子,其内画技艺师承毕荣九二儿子毕恒远,故其说法亦颇值得借鉴。因该文在国外刊出,影响力较小,同样也不被本地文史专家注意。但该文透漏出两点信息比较重要,一是毕荣九内画技艺并非学师于本地人,而是在求而不得的情况下自学成才,开创鲁派内画;二是毕荣九曾到过北京,且与北京内画界产生深度关联。

在此前博山地区相关史料中,有关毕荣九与北京的联系,仅限于其内画被慈禧赏识,慈禧赏赐毕荣九黄马褂一事;极少记载其曾到过北京,只有1990年版《博山区志》里有“毕荣九的内画艺术,当时在博山是首屈一指的。他曾去北京卖艺,与周乐元等诸内画名家切磋,在北京亦负盛名”的记录。但综合各地资料分析,毕荣九不仅到过北京,且极有可能曾在宫廷造办处服过役。滑福生主编《河北省烟草志》《起源与发展》一节记载:“对鲁派内画艺术贡献最大的,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名家毕荣九。毕荣九原是位油漆彩画匠师,后入清廷造办处供职,技术精湛,颇得慈禧太后赏识。光绪十六年(1890),毕荣九从京师回到博山,并和博山名匠薛向都共同研究,使博山内画壶日臻完美。”另外,《盈握珍玩——鼻烟壶的鉴赏与收藏》《中国鼻烟壶——鼻烟壶集珍》《鼻烟壶发展概述》等诸多书籍都详细记载毕荣九曾进服役之事

除上述文字史料外,尚有部分实物亦可作为佐证。陈韬《鉴识鼻烟壶》一书曾收录毕荣九《八仙祝寿》作品一件,作品正面为八仙及寿星人物,落有“子受二兄大人雅正”字样,背面为《兰亭集序》节选文字,落款时间为“辛丑”(1901年)。从落款时间及受赠人考虑,此鼻烟壶很可能是毕荣九赠予京派内画大师孟子受的。该鼻烟壶可证明至迟在清晚期,毕荣九就已与北京内画界产生较为密切的联系。

淄博本地收藏家毕荣九与叶仲三合作的一个鼻烟壶,壶体正面为山水人家图案,上有“义三仁兄大人雅正仲三赠”落款,背面是一假山盆景图,落款为“毕荣九作”,很显然,此鼻烟壶是叶仲三与毕荣九合作之物。二人一居京城,一居博山,相隔千里,在那个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能合作一件作品,其最大可能就是曾经有过共事或打过照面,因此该鼻烟壶也可作为毕荣九曾经进京的一个证据。

另外,毕氏家族中流传的诸多有关毕荣九的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据毕荣九之孙毕承玺回忆,他在小时候就听过长辈讲述过很多有关毕荣九在宫廷造办处服役的事情。其中之一是,毕荣九清宫造办处服役,专司绘画与壁画。期间,有太监发现毕荣九画工了得,即让毕荣九为慈禧的蚊帐上画了一幅百鸟朝凤图。一天早上,慈禧梦中醒来,听到外面喜鹊于枝头鸣叫,恰有微风吹动着蚊帐,蚊帐上面的百鸟也随着微风来回摆动,似要展翅高飞一般。慈禧见状,内心大喜,问是何人所画,太监回应是毕荣九,毕荣九因画得慈禧赏识慈禧命太监赏给黄马褂一件。

上世纪60年代,毕氏家族曾有一组春夏秋冬绢画四扇屏毕荣九次子毕恒远亲口告诉毕承玺,说毕荣九在造办处服役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匠都有交流。服役期满时,画匠相互赠送礼物以作纪念,其中一个叫胡北祥(音)的画师送给毕荣九这组四扇屏绢画。毕荣九带回后,极为珍惜,后传给毕恒远因是当事人亲述,故其可信度极高。另外,毕氏家族中尚有毕荣九修复九龙壁等诸多故事,资不一一列举。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鲁派内画虽源于京派,但与京派无直接师承关系,鲁派内画系毕荣九及其他博山内画艺人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独力开创的一个内画派别;

二、毕荣九不仅到过北京,且曾以匠人身份入职清宫造办处服役。其在京和在宫期间,与北京内画名家有过深度交流,这为其开创鲁派内画奠定了基础。

作为鲁派内画鼻祖,毕荣九不仅开创并发扬了鲁派内画,更是发明用铁霰丸加金刚砂磨砂烟壶内壁的“涮里”方法为中国内画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事迹与成就当永载中国内画史与艺术史!

 

参考资料:

1.博山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编《博山琉璃志》,方志出版社,2020年3月。

2.谢惠:《山东博山玻璃工业概况》,交大季刊,1934年,第13期。

3.李克昌:《画家李克昌谈艺专栏》澳大利亚华人报《西澳时报》2004年

 

2022年6月16日
浏览量:0
收藏